top of page
藍蔭鼎 (1903-1979)1903生於臺灣宜蘭羅東,畢業於羅東公學校。曾任公學校美術教師。二十一歲時拜日本水彩畫家石川欽一郎為師,跟隨習畫四年,對其一生繪畫發展影響深遠。前後曾赴日進修兩次。為台灣最早的美術團體七星畫的發起人之一,同時為臺灣水彩畫會的成員。曾任聯合國藝術委員、中華民國教育部學術審議委員、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委員等。歐洲藝術評論學會以及美國藝術評論學會將他選入第一屆「世界十大水彩畫家」之一。1979年卒於臺灣臺北。 作品題材以描繪臺灣鄉間景致為主,透過記憶與觀察將文學與書畫的人文性,巧妙地融合在畫面之中。孤獨中的成長,讓他對於自然產生了依附。不論是極富野趣的寫生風景,亦或是印象中親切的懸念,他將熟悉的生活環境與自然共處的片刻,構成繪畫的主體。運用東方筆墨的性質與獨特的美學觀念,調和出溫潤高雅的南國風情。並以自然與美化作為人生志業,將藝術創作的目的視為社會的關懷與實踐,不遺餘力。 | 李澤藩 (1907-1989)1907生於臺灣新竹,畢業於臺北師範學校(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曾任教於新竹公學校(今新竹國小)教書。戰後,他轉任新竹師範(今新竹教育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國立藝專(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等教師。在「台展」、「府展」以及光復後的台灣美術展、全省教員美展,屢次獲獎,並擔任審查委員,曾舉辦多次個展,曾榮獲中華民國畫學會金爵獎,七十二年獲行政院文建會選為台灣十位前輩畫家之一。 1989年卒於臺灣。故居現已改建為李澤藩美術館。館內除了展示其畫作,也展示其日記、書信以及李澤藩生前所用的畫具和器物,供後人研究參觀。 其畫風樸實,偏愛台灣鄉間山水風景寫生,更獨創特有的「水洗」、「重疊色層」等風格,自成一家。作品意象沈靜穩重,在造型元素中深入物象本質,探討靜謐沈靜間的人生哲理。山遠、人遠、心更遠,其所描繪之景物在淤無飄渺間夾帶著輕鬆自在的悠然,以陽光為基調的色彩配置,透過沈著穩重的筆法勾勒出絢爛歡騰的饗宴。為人簡樸,其畫如其心。不論是在畫紙上的『洗』、『擦』將等技法,還是性格上的謙恭自省。他洗滌的不僅是心靈的雜念,更將純淨無暇的藝術本質,幻化為紙上躍動的精靈。 | 馬白水 (1909-2003)1909生於東北遼寧,遼寧師範學院、遼寧省立師範專修科畢業。曾任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專任教授、台灣藝專及文化大學兼任教授、國立編譯館中小學美術教科書編輯委員及主任委員、中國畫學會理事、中國美術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水彩畫會顧問、中華學術院研士、歷屆全國美展、台灣省美展及中山文藝獎評審委員等。曾榮獲華府美國協會金牌獎。一生受邀參展與藝術研究貢獻無數。2003年卒於紐約。 『中西融匯,古今貫通』為其繪畫之宗旨。將西方的水彩與東方的水墨,透過哲學思想與科學邏輯的解構,並以彩墨的形式為臺灣水彩立下新的里程碑,至今仍無人可攀。作品講究在意到筆隨之處、意境悠晃之間能夠將物境、心境合而為一。透過兩種不同的思維與風格,將色彩與墨韻、文化與歷史、技巧與媒材玩出跨古通今的藝術。以含蓄的點、線、面作為主體搭配輕鬆暢快的色彩,賦予畫面節奏明快、乾淨俐落的建築性、音樂性及舞蹈性。除此之外,渾然天成地如同段子般在峰迴路轉處留白更是為人懾服。其作品一眼看似童心未泯,二感意猶未盡,三則雲淡風輕。 | 胡笳 (1911-1979)1911生於浙江鎮海,畢業於上海美專。1950年後來臺定居臺北北土城。曾任復興美工、文化大學與淡江大學等校教職。1959年與劉其偉、張杰、吳廷標、香洪等人籌組「聯合水彩畫會(後改組為中國水彩畫會)」。1969年獲中華民國畫學會第七屆水彩類金爵獎。1979年卒於臺灣臺北。 其作品風格以英式畫風為主,早期寫生作品以底稿素描的線條,加以平塗、縫合,講究在水分控制範圍內快速的完成透明性極高的作品。因此,畫面中常具有拼貼設計感的空白區域。後期以臺灣為主的作品中,則強調畫面結構的緊密性,並逐步融合擅長的平塗畫法與乾濕並濟的渲染。透過筆觸的洗染與堆疊,在平面的向量空間裡營造出不同層次的立體感。遠、近、輕、重以大量色塊的分割作為基礎,巧妙地使觀者的眼光隨著精準的透視進入畫面。色彩與形象間的拿捏凸顯出,其掌控虛實交錯的從容自在。淡泊名利的個性使其專注在藝術創作之上,間接影響臺灣當代水彩創作之風格。 | 劉其偉 (1912-2002)1912生於福建福州,畢業於日本神戶英語神學院。為著名的人類學家與繪畫創作藝術家。曾獲聘為國立歷史博物館中國佛教藝術研究委員會委員、香港東南亞研究所研究員、省市美術館諮詢委員、文建會美術諮議委員,和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國家文藝基金會、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全國美展、省市美展等評審委員、評議委員等職務。曾編譯出版《現代繪畫基本理論》、《現代水彩初階》、《現代水彩講座》等書。水彩作品「寂殿斜陽」入選台灣第五屆全省美展,奠定他成為畫家的決心。1969年榮獲第四屆中山文藝獎。辭去公職後,致力於人類文化之研究與藝術創作,多次受邀於國內外舉辦個展及聯展,享負盛名。 其繪畫創作因為自學故不受學院規範所束縛,取材廣泛、表現自由。認為學習藝術,能「忍耐一生寂寞,不就一時浮華,才能踏入藝術的『真境』。」透過閱讀的陶冶與實地探查研究,將理論與技巧精神相輔而行。將哲學思想結合情感表現作為催化劑,促使靈感與內涵的迸發,生成感染性以及原始性即為純粹的繪畫。後期作品則融合臺灣民間習俗與研究亞洲人類文化學之精髓,透過造型樸拙、色彩神秘的圖像表現自然的詼諧與誠摯。一生所追求的是來自於生命初源的『極』與連結宇宙萬物間 | 蕭如松 (1922-1992)1922生於臺灣臺北,畢業於新竹師範學校(今新竹教育大學)。曾任教於新竹境內多所國中小。曾多次參加省展、臺陽展、青雲展、全省教職員美展均獲得極高的榮譽,並獲得省展免審查的認定。一生所參與之個展與聯展無數,曾獲第十四屆吳三連文藝獎。致力於教學與繪畫創作。1992卒於臺灣新竹。 在描繪的題材上,多以自然景致欣賞及生活細節觀察為主,凡舉風景、靜物、人物,只要他大筆一揮,彷彿賦予其重生的能量,活靈活現。一絲不苟的性格,不僅體現在他的日常生活態度中,也在其繪畫風格上建立獨樹一格的表現。過人的藝術天份與技巧,使得他的構圖與用色不拘泥於學院體系的呆板、乏味。加上後天的勤奮苦讀,將東方的書法意像結合西方現代繪畫基礎,透過冥想沈澱與實踐成就出高人一等的繪畫技巧與精神。因為熱愛故鄉的風情景貌,他將藝術向下扎根,以認真嚴謹的生活哲學,貫徹繪畫上精益求精的執著,成為台灣水彩中優秀的教育推廣者。 | 席德進 (1911-1979)1911生於四川,畢業於杭州藝專。曾任教於嘉義中學、淡江大學建築系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曾多次獲選巴西聖保羅雙年展參展資格,並于國內外舉辦多次享譽國際之各展及聯展。致力於臺灣社會、文化、藝術、建築之保存與推廣。1979年卒於臺灣臺中。 其作品風格早期受法國畫風所啓發,尤其以馬蒂斯與畢卡索最為深刻。其題材則多為靜物、人像、風景的描繪。在剛勁曲圓線條中,發展出強勁有力,粗黑直線的精確技法。自美國考察後,其作品類型轉向普普藝術、歐普藝術、硬邊藝術等現代藝術面向,跳脫色彩的框架,著重於造型層次的簡化與強化。 致力於東方水墨與西洋水彩的融合,兼納文人雅韻與狂放不羈的特質,開創出他個人創作的獨特風貌及水彩畫的創新局面。 |
---|---|---|---|---|---|---|
沈國仁 (1924- )1924年生於臺灣屏東,畢業國於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日本早稻田大學文學院西洋美術史科碩士畢業。除了豐富的教學經驗,也多次擔任各項重要美展、教育部文藝創作獎評審。更是日本唯一海外人士被推薦為水彩畫會會員,榮獲日本水彩畫會展永久免審查的畫家。 因為熱愛生長的臺灣,其創作多以自然農村風光為主,把野外當作畫室,借由純熟的素描功力,也將透明水彩表現出輕爽、明快、流動的畫面效果。他的畫作以平塗、重疊為主要表現法,筆觸乾淨、色彩明亮、風格清新。特別是在描寫臺灣鄉下老房子的水彩風景時,其所講求的技巧與概念,並不侷限於將景物的外觀以及顏色如實地呈現出來,更包含了情感上兒時記憶的投寄。因此,在他的生命歷程中,困境從不在他的繪畫中出現,不僅體現了臺灣人堅毅的性格,也凸顯了成功背後的執著。 | 何文杞 (1931-)1931年生於臺灣屏東大埔,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曾任教高職、高中、專科、大學院校美術教職31年。曾在國內外個展60多次,國內16個縣市巡迴展,並著有多本水彩畫集。2005年榮獲國際傳記協會英國劍橋總部所頒發國際百人美術最高成就獎之榮譽暨國際文化功勞人士頭銜(IOM)。 早期刻苦的求學歷程,打不倒他對繪畫的熱愛。從太陽旗下的初聲試啼到橫向移植的知識汲取,在當時相對保守的社會中,無止盡地激發他的創作走向現代的可能。堅持水彩的獨特性,透過刻畫臺灣農村景色、建築等元件,將本土社會的韌性以美學的觀點切入,藉以討論工業社會的衝擊與隱憂。除此之外,不論面對藝術還是政治,他秉持著臺灣人傲骨的精神,不畏時代的驟變,為臺灣的藝術與自由敲響洪亮鼓聲。近年來,則回歸心靈的沈思與山海萬象,透過描繪生命原始動力的過程,剝離出他一生尋根的情與癡。 | 李焜培-生活照01-(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專任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教授、全省評審、評議委員、全國美展、臺陽美展等個大展評審及臺灣美術館、臺北市立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國父紀念館—典藏委員。 作者風格多變,題材多元。早期的作品多半為探索、試驗而形成異於他人的面貌或形式,所以作品裡經常會具備許多不同媒材的特性。透過水、油、壓克力等媒材的優點,使其作品增添不少雕塑的趣味性。不論是懷鄉,亦或是在臺重新建立的情懷。他堅持以心交畫,將生命的創造力與賦予溝通的能量。並透過傳承,將具象的作品與抽象的意念融合為一,延續台灣水彩生生不息的活力。後期遊觀世界各地後,手法多以大塊面色彩表現,形象之瓦解與重置。使他的水彩達至抒發內在心靈與沈澱生命體驗之平衡。 『嚴格卻不按牌理出牌』——李焜培 | 蘇憲法 (1948-)1948年生於臺灣嘉義布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畢業。現任中華亞太水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兼任教授、中華民國油畫學會理事長、台灣國際水彩畫協會榮譽理事長、國立台灣美術館典藏委員。曾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長、長榮大學美術系講座教授、台灣國際水彩畫協會理事長、英國London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訪問學者。 在繪畫上其所強調的態度,是來自於追尋自我、挑戰自我之下貫徹始終的精神。以一種直觀現實世界的心理回應,由外而內感知並訴諸以畫面,以創造替代重現,將繪畫的精神提高至另一個層次。不論是在寫景、寫意,甚至是抽象,其繪畫所蘊含的能量,透過大塊面的色彩與流動的筆觸,暢快地在畫面之中流轉。透過西方媒材輕快地承載著東方人文素養,濃烈的餘韻透過呈現象徵性的符號及表徵。極簡的畫面結構使其富含詩韻,耐人尋味。 | 郭明福 (1950-)1950年出生於嘉義,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與美國聖路易Fontbonne University 美術研究所,現任台灣國際水彩畫協會理事長。水彩畫個展共計33次,國內外聯展邀請百餘次。曾獲得中國畫學會水彩類《金爵獎》,並出版水彩專業書籍計14冊。 深受德國『漂鳥』的影響,他長年攀登台灣百岳來作畫的題材,立志為台灣美麗的高山風景做紀錄。不同於其他畫家,在郭明福教授的水彩畫中,我們可以看到其以『紙鶴』以來比喻自我的渺小與不足。謙虛如他,當面對自然的龐大與內心的渴望時,卻能保有謙卑向上並勇於挑戰的心,不斷創造新的可能。因此,其畫技多變化,喜愛嘗試或混搭多種不同風格的畫法,探索水彩藝術的多樣性。透過繪畫本身實踐生活中的理想,樸實無華的畫風影響很多年輕畫家。 | 洪東標 (1955-)1955年生於臺灣臺北。國立臺灣師大美術系畢業,國立臺灣師大美術研究所碩士。現任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常務理事兼任副理事長、台灣國際水彩協會常務理事、玄奘大學藝術與創意設計系助理教授,2015開始擔任IWS.TAIWIN負責人。 早期以理性的分割作為藝術創作的宗旨,借由形勢與結構上的變化,描繪俱有西方科學主義思潮的繪畫作品。但近年來卻有感於藝術教育的延續與傳承,進而回歸藝術『孤獨』與『寧靜』的本質當中。以『酒麴』作為比喻,醞釀由理性思辨進入感性的人文關懷的關鍵。透過環島寫生的方式,記錄這塊島嶼所蘊含的生命能量。『自然而然』的繪畫理念,隨性與隨興地優游於島嶼之間的洋流。期望借由海洋的水與筆尖的水,激起喧囂風塵裡的最澄澈的浪花。 | 謝明錩 (1955-)1955年生於臺灣臺北,天主教輔仁大學中文系畢業。現任玄奘大學藝術與創作設計系客座教授、曾任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副教授。曾獲得雄獅美術新人獎、全國美展金龍獎、中華民國畫學會金爵獎等重要大獎,兩度獲邀佳士得國際藝術品拍賣會,獲邀為臺北市立美術館策劃的《台灣美術發展展》遴選他為70年代台灣鄉土美術的代表。 每一張『畫』,都有它的『話』要說,單純的喜歡並實踐是他的創作宗旨。以文學的角度切入,透過畫面與對象物訴說每一件作品後的故事,不僅寓意深長,也巧妙地將情緒透過色彩的跳動,將內心中所要吶喊的澎湃,轉換成低音共鳴、節奏感強烈的視覺衝擊。在他的思想裡凡是符合邏輯所運轉的結構,皆是完美。以鐘錶來比喻畫面中的腳踏車,加上滄海桑雲的人事本質,試圖寄託歲月下斑駁的感動。以寫實、寫意、抽象、圖案、設計等多元素的融合,凸顯的並不是以高深技巧所拼湊出的遺憾,而是如同花朵一般綻放他心念中所包容的信念。. |
楊恩生 (1956-)1956年生於臺灣花蓮,1985年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態藝術與科普傳播學程計畫主持人、亞熱帶生態藝術協會第二、三屆理事長、淡大文錙中心諮詢委員。曾出版水彩技巧專書以及運用水彩結合生態之叢書三十一本,多次受邀參展國內外聯展。早期以色彩精準的水彩靜物為主,強調光影與色彩間的呼應。以科學的方法繪製出新鮮圓潤飽滿附果粉的葡萄,堪稱經典。在繪畫方面其透過閱讀融會貫通學理並專注於突破自我,除了堅持與毅力之外,還多了一份專屬於藝術家的偏執。近期,則投身於來自內最深沈呼喚——生態保育——做為主要發展的題材。試圖借由繪畫的創造性,將以假亂真的具象美學貫徹於並且重現其中,繪製大自然中環境與生物的互動關係。期望能夠喚起社會大眾對於生態的重視,進而使生物多樣性達到推廣、重視、保護的成效。 | 黃進龍 (1963-)1963年生於臺灣屏東東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畢業。現任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理事長、臺灣國際水彩畫協會榮譽理事長。曾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藝術學院第13任院長、美術系優聘教授、台灣國際水彩畫協會榮譽理事長、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理事長、美國水彩畫協會(American Watercolor Society)國際評審 2012、澳大利亞水彩畫協會(Australia Watercolour institute)榮譽會員。 早期以繪畫家鄉漁港風景作為抒發與記錄聞名,透過扎實的訓練與自我要求,不斷精進其在水彩方面追求更高層次的突破。近年來,以素描的基礎將人物的動態與結構,透過水彩的特性與深厚純熟的筆法,融合東西方的文化素養重新解構再做詮釋。試圖將東方哲學的脈絡,釐清後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作品中。因此,其所繪畫的人物,不單純只是細微的刻畫,更能將人物深層的氣質幻化為空靈與優雅的筆韻,伴隨清新的色彩表現,完美地傳達作者與模特當下的既視感。 | 程振文 (1964-)1964年生於台灣屏東,新竹師專畢業。現任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理事、IWS國際水彩大賽評審。2014榮獲法國世界水彩大賽金牌獎、受邀法國Narbonne水彩雙年展、墨西哥國際水彩展、韓國國際水彩展、大同大學志生紀念館水彩個展。 作品風格細膩寫實,寧靜典雅中蘊涵著豐沛情愫,在花草綠林間寄予親土近土的熱忱,翻閱著記憶的雋永;從樸實的臉龐中尋覓人間的溫情,細讀著樂天知足的歲月;創作內容從早期描寫自然生態的鮮明暢快,至近期反覆堆疊時間厚實感的人物系列作品,沒有刻意挑選的題材,喜愛不期而遇的緣分,透過畫筆記錄了每段動人的故事。其強調水彩不僅作為繪畫表現的媒材,更可以成為實踐心靈夢想的媒介。 | 林毓修 (1967-)1967年生於臺灣花蓮。國立臺灣師大美術系畢業。現任新北市立福營國中美術教師及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正式會員。曾參與「臺灣當代水彩大展」、兩岸水彩交流名家大展、「建國百年-國家植物園之美」水彩大展、「臺灣風情.印象100-中華民國水彩大展」等國內外多項水彩大展。 低調與謙卑的性格,造就他繪畫中內斂卻得天獨厚的魅力。透過水彩與情感記憶的堆疊,將大海的包容透過色彩意象,昇華為心靈上雋永的族性;將孩童天真爛漫、不拘小節的純淨,自然細膩地雕琢出眼神中所散浸的透澈;將來自山林間的生命,幻化為親情中最甜蜜的聯結與希望;將來自故鄉海灘的眷戀,一顆一顆緩慢卻又扎實地填補現實中消失的夢土。 | 簡忠威 (1968-)1968年生於臺灣基隆。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畢業,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西畫創作碩士。現任玄奘大學視傳系客座副教授、中華亞太水彩協會正式會員、台灣國際水彩協會會員。美國水彩畫協會AWS署名會員、美國全國水彩畫協會NWS署名會員。作品近年獲得數次國際水彩獎項,並登上數本不同的國際水彩雜誌刊物專訪。2015年開始受邀至俄羅斯、中國、美國、新加坡、義大利、加拿大、墨西哥、西班牙、德國、土耳其…等世界各地舉辦簡忠威水彩教學研習營Workshop。 簡忠威對於何謂『自我風格』始終抱持著誠懇而嚴厲的批判。儘管如此他仍秉持大量的練習,作為成長的動力。在豐富的教學經驗中,透過不斷地吸收、蛻變,逐漸讓他在水彩中尋找到自己堅持的渴望——心到手到。如果繪畫是一種習慣,其觀念的建立必然與技巧合而為一,方能達到永恆的美。 『知道你要的是什麼,想好進行的順序與方向,然後全神貫注,肯定每一筆留下的痕跡與價值,這就是水彩,也是人生。』-簡忠威 | 吳冠德 (1979-)1979年生於臺灣臺北,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研究所畢業。曾任新莊高中美術班教師、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秘書長及理事。2011辭去教職,旅居法國專職創作。 水彩,是他的初戀;流浪,是他的生活。秉持「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信念,擅長以繪畫追求形而上的精神力量,闡述東方思哲與自然之道。透過與自然物的對話,重新理解自然與生命之前的連貫與依存,靜觀則已動。易學難精的媒材不但沒有將它擊垮,更確立了他對於正面能量的執著。除了不依賴攝影,強調所有繪畫皆是由寫生後,經由內在心靈與感官的轉換而輸出的作品。在媒材處理方面,他試圖破除慣性將水彩繪畫於畫布上,實驗性的繪畫模式,期望突破水彩的侷限並創造新的價值。 | 高慶元 (1978-)1978年生於臺灣新北,國立臺灣師大美術系研究所畢業。現任台灣國際水彩畫協會監事、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會員。曾任台灣國際水彩畫協會總幹事、理事。曾獲選為OLYMPIC藝術大賽.國際賽銀獎得主、第十屆大墩獎(水彩類)得主、第六十屆全省美展第三名等項大獎。並受邀參展「台灣風情.建國百年.中華民國水彩大展」、「台灣當代百年水彩大展」與「十五面向.當代水彩研究大展」等。 在水彩人物畫中,其創作手法以豐富多層的罩染,結合油彩與蛋彩的繪畫模式,堆疊出他追求極致的人生態度。溫潤的筆法下,描繪的不僅是人與人之間的溫度,更蘊含慢熟穩重的專業;深邃的雙眸所釋放的,更是來自於畫面質心的平衡,不斷地在欣賞的過程回甘。水彩中下筆即逝的不可替代性與藝術家個人特質,在作品中交錯出人與自然間的糾結與連結。此外,他多以自身最熟悉的景物做為題材,並嘗試挑戰水彩的可能性與多元性。期望透過不斷地實驗,能夠將藝術的共同性在未來的作品中完美的呈現。 |
林經哲 (1987-)1987年生於臺灣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畢業。現任臺灣國際水彩畫協會會員、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正式會員、私立玄奘大學藝術與創意設計學系兼任講師。曾任國內外藝術競賽評審。除獲獎無數之外,並獲邀參與國內外多項聯展、博覽會等。繪畫,是他與世界連結的途徑;水,是媒介。過程中他以扎實地寫生技巧訓練,逐步摸索出適合自己的媒材,並堅持所愛。筆尖的水和雨為主角,以城市作為背景舞台,畫面中顏料滲入紙本的層次感表露無遺,彷彿一場令人拍案叫絕的戲劇。不論是綿綿細雨亦或是滂沱夜雨,他擅長運用浪漫的氛圍營造光影中迷離的高冷。然而,當面對問題時卻秉持著順其自然的樂觀,猶如筆下花卉般陽光燦爛。此外,透過文字、攝影、記憶,他以旅行的步伐刻畫出夢境般的舞台,在絢爛下藏著若即若離的親切感,令人耐人尋味。 |
bottom of page